河北定窑发掘出迄今最完好窑炉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1-02-21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人像瓷塑
匣钵
支圈
河北曲阳定窑遗址联合考古队从9月20日发掘启动以来,发现了迄今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发现了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介绍,目前可以说达到了预期的发掘目标,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地层都有发现。
据介绍,这是建国后对河北曲阳定窑遗址启动的第三次官方发掘。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成曲阳定窑遗址联合考古队,开辟了北镇村、涧磁岭和涧磁西3个区域,开挖探方12个,发掘面积预计达500平方米。
联合考古队表示,随着中国考古工作的发展,墓葬、窖藏、塔基等各种古代遗迹中出土定窑瓷器资料不断积累,以及收藏界各种珍品定窑瓷器的不断出现,定瓷的创烧年代和分期成为绕不开的难题,也成为此次发掘的最主要目的。
目前,已有探方挖掘结束,较深的探方已下挖3、4米,出土大量北宋早期至金代瓷片,像龙纹瓷片、带有“尚药局”“尚食局”“东宫”等款识的瓷片,发现了至少四座窑炉和一处较重要的作坊遗迹。田野工作已进入到中期。
在北镇村,已经清理出来的金代定窑窑炉也许应该用“壮观”来形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在“定窑发掘联合考古队”官方博客中这样写到:“窑炉总体长9.7米,保存十分完好。火塘深达2米,全部用规整的青砖砌建。周边的护窑墙用大石块砌建,厚的地方也近2米。外侧修葺得十分平整,涂抹的墙面就像抹了一层水泥。窑壁用各种窑业废弃物,主要用废匣钵砌筑,但叠砌整齐,显得厚实而坚固,使窑炉整体看上去十分经济耐用。”
作为中国的陶瓷考古专家,尽管阅过无数古瓷实物、古瓷记载和古瓷研究论文,秦教授还是不禁感叹到:“这个窑炉真牛!深深的火塘可以保证长时间烧制,使窑温达到烧成薄俏白瓷的1380度高温,窑门前的通风道也长达3米。建窑工程可是比磁州窑大多了。这个窑清理得漂亮,保存得很好,是迄今定窑发现的最完好的窑炉。”
令定窑遗址联合考古队欣喜的不仅如此,深刻花的大盒子、净瓶的口、小乌龟、贴塑佛像的香炉……许多器物与定县两塔基出土的器物相同。“这至少说明已经找到了北宋早期定窑最精美器物的生产地点和完整的文化层,”秦教授在日志中写到。
一件深腹的碗,上面是划出的龙纹,在口下有“尚食局”的款。“通常‘尚食局’款瓷器被定为北宋末期,这是我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尚食局’款器物。”当看到学生搜集来的此碗残片,秦教授暗自激动,更开心的是收集到的残片已经足够复原出图案完整的原碗。
每一天,每一个探方,定窑发掘联合队的每一次努力,都可能有所发现。10月24日,在涧磁C区第四个探方出现了一个小而精美的仕女瓷塑,仅存头部:泛青的高挽发髻、圆润白皙的脸庞、青色的小眼睛和樱桃小嘴。这头像和唐代画家周?的《簪花仕女图》上的人物形象如出一辙。根据出土地层初步判断,此瓷塑为五代时期的定窑白瓷作品。
其实,发掘中的“惊喜”毕竟是少见的,绝大部分的发掘成果只是窑具,如匣钵和支烧器具(支圈)。在不同的发掘区,有的出土这两种窑具,有的只出土支圈。“这意味着烧瓷工艺的变化。只出土支圈的时期不一定是工艺进步的表现,有可能是为了简便经济,因为宋代以后是商品生产,必须讲究成本效益。”秦教授介绍到,“定窑窑址里面保存下来的主要是窑具,瓷片相对比较少,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它的成品率比较高。”
不管怎样,经过了选择发掘地点时遇到的赔产风波,定窑发掘联合考古队的工作开展以来,一切顺利。出土的不可计数的匣钵和窑具能够对判断定窑当时的生产规模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还需要考古队在发掘过程中和结束后的进一步整理和论证。记者还了解到,发掘队计划用三维扫描设备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扫描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