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奇人异事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京剧大师梅兰芳生前身后事 周总理亲自安排葬礼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0-10-19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刚刚过去的10月,有两个日子与京剧大师梅兰芳有关:112年前——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座梨园世家的旧居;50年前——1986年10月27日,梅兰芳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梅兰芳研究学会秘书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国文学教授、梅兰芳的二儿媳屠珍,两次对此文进行了订正,纠正了过去一些有关梅兰芳文章中的误传,并补充了大量从未披露的珍贵资料。
1、把京剧介绍到世界的第一人
梅兰芳祖籍江苏泰州。8岁学戏时,他并不是天才,只是非常勤奋刻苦。他10岁登台,17岁成名,每年演出300天。对于京剧演员来说,梅兰芳的外型条件也不是很好,眼睛近视,还眼皮下垂。为了让自己的技艺更进一步,他专门养了一群鸽子,每天拿竹竿赶鸽子飞,于是眼睛有了神,胳膊也有了力气。30多岁时他已经成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梅兰芳博采众长,早年他拜的老师有14位。他的座右铭是多看多学,他学钢琴和小提琴,还学太极拳。他演《贵妃醉酒》得益于武功,其中有个身段是他从善演曹操的花脸老艺人那里学来的。他观察洛阳龙门石刻,太原晋祠侍女图等,创造出几十种优美的手造型。教他画画的老师更多,包括国画大师齐白石。在继承的基础上梅兰芳融青衣、花旦、武旦为一炉,配上歌舞、音乐、美术、武功等,让京剧焕然一新。他创编的《黛玉葬花》、《晴雯撕扇》,第一次把《红楼梦》引入京剧。
1913年他在《穆柯寨》的旦角中加上二胡。1915年他为中秋节编演的古装新戏《嫦娥奔月》,情节简单,但艺术上却出奇制胜。
梅兰芳的艺术生命长达57年,他一生塑造了100多位美女形象,使旦角由京剧配角成为主角,他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等,由他代表的京剧表演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1919年和1924年,梅兰芳两度赴日本演出。日本对中国人名一向用日语拼读法,连对李鸿章也不例外。但日本人敬重梅兰芳,用他的本名梅-兰-芳来称呼他。
美国也通过驻华大使司徒雷登邀请梅兰芳赴美演出。1930年2月16日,纽约百老汇第49街剧院首演中国京剧。当时正值美国大萧条,原以为最多在纽约演3场,卖出一半票就不错。没想到,两个星期的票被一抢而光。当时的美国总统给梅兰芳写信,祝贺他演出成功,并说自己因公不在华府未能看到他的精彩演出,十分遗憾,希望梅先生再来华盛顿演出。
梅兰芳在美国巡演半年,他平时一周只演3场,而在美国一周演了8场。中国京剧一时成了西雅图、纽约、华盛顿、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城市街谈巷议的主题,当时美国各界的精英几乎都去观看。鉴于梅兰芳的声望,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摩拿学院分别授予他文学博士。
梅兰芳是把中国京剧介绍到世界上的第一人,打破了欧美观众不看、不懂中国京剧的惯例。外宾到北京必看故宫和“梅戏”。国民党时代的外交部没有钱,外交部长顾维钧与梅兰芳是好朋友,让梅出资替国家请客。十几年中,梅兰芳在家中举行过上百次茶会,接待过六七千位外宾。
2、不给日伪演出准备以死相拼
1935年2月,苏联对外协会邀请梅兰芳访问苏联。那时去苏联都是坐火车从东北出境。但此时.东三省已沦为日本的“满洲国”。梅兰芳4岁丧父,家境贫寒,很小就经历过八国联军入侵,种下爱国的种子。他声称东三省一天不收回,他一天不踏上“满洲国”的土地。为此,苏联成立了包括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爱森斯坦等名人组成的接待委员会,派出“北方号”海轮特地到上海接梅兰芳到苏联的海参崴。梅兰芳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演出15场,场场爆满。
香港与梅兰芳更是有缘,他第一次到香港演出半个月,由于各界挽留,又加演半个月。临走,香港万人欢送,不仅爆竹炸响,轮船还拉响长笛。有位80岁老人说,从未见过这样热烈的场面。1938年春,为了躲日寇,梅兰芳再赴香港。1941年12月香港也遭沦陷,梅兰芳返回上海,蓄须明志,抵制为日寇演戏。上海的戏院老板说:只要梅老板肯出场,马上奉送100根金条,梅兰芳不为所动。1942年秋,梅兰芳推不掉日伪的演出,甚至注射过3针伤寒疫苗,高烧40度,才躲过灾难。当时梅兰芳也备好了 *** ,准备以死相拼。
离开舞台,他除了看书,学英语,就是在灯下作画。他的手曾被汽油灯烫起一个泡,留下永久的纪念。为了补贴经济收入,1945年春上海成都路中国银行举办梅兰芳画展,展出他画的佛像、仕女等170余件,大多被抢购。对京剧大师来说,不能登台是异常痛苦的事情。实在忍不住,他拉上窗帘小声唱两句,或拉二胡重温旧曲。1945年8月抗战胜利,梅兰芳立即剃掉胡子,吊嗓子练功。两个月后在抗战胜利庆祝会上,梅兰芳演出了《刺虎》。
梅兰芳不喝酒,不吃辛辣食物,他的饮食起居坚决服从舞台。平时他生活规律,注意锻炼身体,所以他的艺术生命越老越完美。
1959年新中国10年大庆,65岁的梅兰芳排演大型剧目《穆桂英挂帅》,塑造了从未在京剧舞台上出现过的老年穆桂英的形象。1961年5月31日,应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之邀,他为科学家演出《穆桂英挂帅》,这是梅兰芳最后一次站在舞台上。
3、周总理亲自安排梅兰芳葬礼
新中国成立后,梅兰芳每年要在全国巡演4个月。1961年夏天,他准备到新疆参加铁路通车典礼,繁忙中突感胸痛,住进北京阜外医院。8月4日,正在北戴河开会的周恩来总理闻讯赶来,劝他听医生的话,等完全恢复,到哪里演戏都行。这时梅兰芳感觉很好,医院也撤了氧气瓶等抢救设备。8月8日凌晨,梅兰芳吃了几块饼干,再躺到床上时,心脏突然停跳。
1961年8月8日4时45分,梅兰芳逝世,享年67岁。《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大幅讣告。8月10日上午,北京首都剧场举行梅兰芳追悼大会,陈毅副总理主持,文化部副部长齐燕铭致悼词,高度称颂梅兰芳大师的一生。
齐燕铭召集治丧委员会开会,传达周总理的意见,打算将梅大师安葬在八宝山瞿秋白墓旁。但梅夫人福芝芳提出两点要求,一是不解剖,二是不火化,葬在万花山自家坟地,与王氏夫人并葬。这块墓地是1929年梅大师为他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购置的。当时王氏夫人在天津病危,正在香山小住的梅兰芳当即为王氏寻找墓地。看了好几个地方,最后他买下碧云寺东北万花山的7个山头17亩山坡地,万花山与梅兰芳的字“畹华”同音。墓园建在半山窝平出的一亩地上,梅兰芳亲自安排种下几百棵松柏。
周总理同意梅夫人的意见,指示说梅兰芳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要国葬。
因为事发突然,梅兰芳没有遗嘱,家人也没有修坟的准备。周总理批准从国库取出存放多年的一副阴沉木棺(阴沉木又称乌木,质地坚硬,不腐不蛀,十分名贵)给梅兰芳用,并由国务院安排在万花山修建墓地。因为墓地底下是岩石,还动用了炸药,修了40天,修出3个穴位。梅兰芳在中间,王氏夫人的金丝楠木棺移到东边。王氏夫人死去30多年,棺木漆仍然黑亮。福艺芳1980年病故,葬在西边的穴位中。
当时只想尽快入土为安,墓修得比较简单,没立墓碑,只修了弓形围墙,用水泥包了3层台阶。万花山下是河道,原拟种1000棵梅花,建梅园。但四季青公社提出,还是种有经济价值的苹果树吧,于是万花山下种了1000棵苹果树,成了苹果园。1984年梅兰芳诞辰百年,国家拨巨款重修墓地,竖起墓碑。梅兰芳和两位夫人安息在花岗石“花心”中,四周是白色的石雕花瓣。
4、几经变迁的梅兰芳故居
新中国成立时梅兰芳已在上海安家,周总理建议梅兰芳搬回北京,并提出把他抗战时卖掉的原有7个四合院的大宅院腾出还给他,但梅兰芳谢绝了。因为这是梅兰芳本人在抗日战争最困难时卖掉的,其中一半的钱接济了梨园同行。他认为卖了就不能再要。周总理又提出几处大宅门让他挑,梅兰芳说我是演员,有一处小院落落脚就行。他选中了护国寺街原甲一号。
“文革”时梅家被扫地出门,小院成了红卫兵“西城纠察队”的司令部。入冬后红卫兵为取暖烧了大量的书和照片,还砸坏了好多家具。但最终他们还是被冻跑了。以后中国京剧院演员浩亮(《红灯记》李玉和的扮演者,曾任文化部副部长)住了进去,再以后成了军队招待所。
1983年梅兰芳研究学会成立后,着手筹备纪念馆。在文化部的支持下,梅的故居完全恢复了原样。1986年10月,由邓小平题写馆匾的梅兰芳纪念馆开馆,梅兰芳次子梅绍武任名誉馆长,馆内珍藏文物数万件。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