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2-09-2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中国碑石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墓碑犹如一部部“另类”史书,不仅浩如烟海,而且博大深邃。出于反盗墓的目的,古人曾想出各种招数,诸如伏弩、悬剑的机关绝杀,尸毒、咒语的旁门左道以及曹操“七十二疑冢”一类的障眼虚葬。墓碑上五花八门的“防盗”文字,更成为一种“另类”的文化现象。
碑背刻文“哭穷”类
墓与坟之间在早期是有严格区别的。先秦时,不封不树、不留地面标记的才叫“墓”,意即“没”,埋到地下就没有了,这是古人下葬的本意。后来,当古人把“墓”理解为谐音“慕”,认为是“孝子所思慕之处”时,墓上便堆起封土,出现了“坟头”。俗话所说的“有坟头好哭”,就是这种葬俗的反映。
坟头的出现,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丧葬观念的分水岭,随之厚葬之风渐起。所谓厚葬,就是事死如事生,给死者随葬一些好吃好用好玩的东西,民间称之为“宝物”。墓中葬宝,成为利欲熏心的盗墓贼猖狂盗墓的缘由之一。
既然盗墓是因厚葬而起,“哭穷”自然是防止盗墓的最好办法,于是有人提出了“薄葬”的口号,以绝盗墓贼的非分之想。古代提倡薄葬最著名的大人物之一,当是汉末魏王曹操,曹操在生前便留下遗嘱,要求死后“无藏金玉珍宝”。这话表面上是当做家训、说给其儿孙们听的,实际上是告诉盗墓贼,请你们不要惦记我曹操的坟墓,里面没有随葬品,没啥好东西,不值得挖。
汉魏时,还真的有人在碑石上刻下了这类文字。据《荆州记》记载,魏征南将军张詹死后,葬在冠军县东(今河南邓州市境内),其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句是这样的:“白揪之棺,易朽之裳,铜铁不入,瓦器不藏。嗟矣后人,幸勿我伤!”
古代有条件的人家多用耐腐的楠木做棺材,白楸的木质很差,不耐腐,“白楸之棺”就是低档的棺材。张詹的意思很明显:我是薄葬,棺材是白楸木打的,穿的也不是金缕玉衣,不要说金银财宝,连铜器、铁器,甚至瓦器也没有随葬。所以啊,希望后世盗墓兄弟别惦记着,让我不得安宁!
如此哭穷,不少盗墓贼信以为真,长期没有盗墓贼光顾张詹的墓。直到南朝元嘉六年(公元429年)才被盗了。
文章推荐:中国最贵的烟 动物是怎么睡觉的 史前食人鱼 爱因斯坦的预言
包拯包青天的下葬处,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拯死后...
去看看>>中国宫中夫君的完婚年事一样寻常不凌驾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
去看看>>毛主席虽然是新中国开国领袖,但他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
去看看>>作为大清的忠臣之一,李鸿章为大清这个王朝奔波劳碌了一生,...
去看看>>30年前的苏联选美比赛,当年的俄罗斯女人都那么漂亮。戈尔巴...
去看看>>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皇...
去看看>>说话山东省历城县孝里铺,有座仅高三四十米的孝堂山,其上有...
去看看>>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固然大清王朝政权濒临殒命,但...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