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奇人异事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德学者称睡眠模式与遗传基因有关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3-06-22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拿破仑有过一句名言:“男人睡6小时足矣,女人睡7小时足矣,傻瓜才会睡上8小时。”假若拿破仑与爱因斯坦能在同个时空有幸相逢,想来拿破仑会狠狠讥讽爱因斯坦,因为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总是要睡上10个小时才够,他宣称这样才能让自己有最佳的工作状态。

  千百年来,“少睡者勤奋,多睡者懒惰”的看法早已为人类社会所默认,譬如俗语中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说法,教育制度则推崇早读的做法。然而,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的提尔·荣内伯格教授在去年出版的著作《内在时间:时型、社会性时差,以及你为何如此疲倦》中旗帜鲜明地告诉了普罗大众,我们的睡眠模式与懒惰不懒惰毫无关系,而是与我们的遗传基因有关。也就是说,你一生下来,基因就决定了你自然的睡眠模式该是怎样的。

  按照荣内伯格教授的说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时型,或者你也可以笼统地理解成睡眠模式。要定义时型,则要引入“中睡点”的概念,也就是对某人的平均睡眠时间除二取一,把结果加到休息日的平均就寝时间上,最终得到的数字就是“中睡点”了。譬如说,你在晚上11点上床,早上7点醒来,那么睡眠时间就是8小时,而中睡点是凌晨3点。

  “早起者勤奋,晚起者懒惰”的偏见在农业社会中还有些道理,可在现今的社会中则值得质疑。有不少人出于职业或环境的原因(譬如上夜班),作息会不同于多数常人,但这不应该令他受到批评。荣内伯格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对中欧地区的人士进行了大范围的睡眠调查,统计范围超过了两万五千人次。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性时差”的这个概念,即我们内在基于生物学的作息时间,与由工作日程和社交活动而定的社会时间之间的差异。

  与真正的倒时差不同,社会性时差带给人的影响是长期而慢性的。你在休息日的“中睡点”和工作日的“中睡点”之间的差额,就是你的“社会性时差”。根据荣内伯格的研究,在中欧地区,有超过40%的民众遭受着两个小时以上的社会性时差,有15%的民众的社会性时差在三小时以上。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都抽了 网友: 这是一个色冰棍
  • 千年无人敢盗的墓,墓主人竟然是一个九岁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