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3-12-1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在1911 年“皇族内阁”的表演中,权贵阶层赤裸裸的攘夺公权引发了士绅阶层的极大不满,这也是清廷极不明智的自取灭亡之举。在整个社会缺乏公正公平的情况下,一部分被体制所排斥的年轻人会去追问其制度的根源,在其利益诉求得不到充分的关注与表达时,其走向清廷的反面也是必然。
清末大兴教育的一个教训是,教育必须与更广阔的实业相联系,而不能只是培养未来的求官人,否则,受教育者一旦丧失前途,稍有风吹草动,其不满即会引发社会风潮并进而发展成革命。当然,清末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不算缓慢,但与教育相比,其发展仍不足以提供足够的机会。
5、激进思潮不可取,非理性的情绪未能得到合理的疏导
在清末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革命思潮异军突起,在漫天漫地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仇恨性宣扬中,就连饱学的章炳麟也高擎革命大旗,“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似乎成为一剂治国济民的仙丹灵药,但凡有不平处,即以“革命”革之。
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革命与改良通常表现为此扬彼抑、互为消长的关系,如果改良能获得成效,革命就会消沉;而改良的道路行不通,革命就会迅速蔓延。改良与革命在同时赛跑,任何一方的不谨慎都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
就事实而言,实行新政后的清廷已经没有了保守派,而只有激进派和缓进派。清朝的覆灭,问题不是走得太慢,反而是因为走得太快。以清末立宪为例,在外国评论家的眼中,九年的预备立宪期未免“出奇的乐观”,但这样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急进方案,还有人认为不够激进,甚至连最温和的士绅都已经等不及了。多才博识者如梁启超当时就指出,预备立宪清单上所规定的任务是绝对办不到的,但言犹在耳,他在1910年第三次请愿之前又激愤的说,“现今之政治组织不改,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而宣统八年(1916年)召集国会为将来历史上必无之事”。
包拯包青天的下葬处,历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包拯死后...
去看看>>中国宫中夫君的完婚年事一样寻常不凌驾18岁,大多数是在13岁至...
去看看>>毛主席虽然是新中国开国领袖,但他也是一个人,有血有肉的人...
去看看>>作为大清的忠臣之一,李鸿章为大清这个王朝奔波劳碌了一生,...
去看看>>30年前的苏联选美比赛,当年的俄罗斯女人都那么漂亮。戈尔巴...
去看看>>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了不起的一个皇...
去看看>>说话山东省历城县孝里铺,有座仅高三四十米的孝堂山,其上有...
去看看>>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固然大清王朝政权濒临殒命,但...
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