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红包的“前世今生”-从除凶辟邪到压岁祈福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2-1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过年期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叫压岁钱,表示把祝福和好运带给他们。古代过年时,从老百姓到皇帝,都会“发”或者“求”红包,比如乾隆皇帝过年时就会在腰间的

  荷包里挂上压岁钱(押祟钱),里面装着几样不同的金银宝石,取意辟邪

  求福。今天我们就来抖一抖从古至今关于红包的那些故事。

  辟邪:红包”的最初象征“

  事实上,压岁钱最早并不是以红包的形式出现的,要知道那时候可没有“红包”,货币也不是纸币而是金属钱币。

  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当时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而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如 ““去殃除凶” 背面铸有各种图案,等; 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当时,人们对“压岁钱”有一种美好的寄托,源于一则民间传说。相传有一种妖怪叫“祟”,专门在大年三十夜里出来活动,偷偷地潜入百姓家中,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凡是被“祟”摸过头的孩子,就会头痛发热,最后变成傻子。于是,家家年三十晚上都点着灯彻夜不睡,谓之“守祟”。而压岁钱最早也就是为了辟邪的“押祟钱”。当然这个传说的版本很多,还有说妖怪名为“年”的。

  现在仍有一些细节可以说明当时的压岁钱是为了辟邪。比如一些民间戏曲表演中,如果演员表演被杀、暴毙或披麻戴孝的情节,一般戏班老板或请戏团的老板要给演员包红包,让他们拿去煮碗太平面吃,这红包就是为了除晦消灾的,也是种心理补偿。

  到了唐代,压岁钱已不再是“纪念币”了,而是用真正的货币。当时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不过当时在民间还没有“春日散钱”这一习俗。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