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惨遭顾命大臣废杀的皇帝(6)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3-09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共同的“惧祸”情结,促使徐羡之、谢晦、傅亮三人联手密谋废黜刘义符,而且行动要提早,必须要赶在刘义符亲政之前。按当时,刘义符已经到了亲政年龄,但儒家礼制要求,刘义符当为刘裕守孝三年,故徐羡之等人没有归政。到了景平二年(424年)四月,距离归政时限越来越近,于是“徐羡之等以南兗州刺史檀道济先朝旧将,威服殿省,且有兵众,乃召道济及江州刺史王弘入朝;五月,皆至建康,废立之谋告之”(《资治通鉴》),当月,刘义符被强行废黜。
刘义符被控制后,“废为营阳王,一依汉昌邑、晋海西故事”(《宋书•少帝纪》),接着迁居吴郡,因事发突然,没来得及给刘义符营造王府,只得权居金昌亭。不久,徐羡之、傅亮等人“议害营阳王”(《宋书•蔡廓传》),并很快付诸行动。
与此同时,徐羡之等人提名刘裕第三子刘义隆入继大统,并派傅亮前往江陵迎接新帝。期间,祠部尚书蔡廓提醒傅亮“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弑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傅亮幡然醒悟,立即派人“驰信止之,不及”(《宋书•蔡廓传》)。金昌亭最终成为废帝刘义符的丧命之所。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金昌亭被人称作“弑君亭”(《宋书•王华传》)。
徐羡之等人废黜了刘义符,为何还要加以杀害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害怕夜长梦多,担心刘义符死灰复燃,复辟报复,借用司马王华的话说,“废主若存,虑其(徐羡之等)将来受祸,致此杀害;盖由贪生过深”,为防止打蛇不死反被蛇咬,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刘义符杀死;其二,讨好新帝刘义隆,借用谢晦的话,“不以贼遗君父”(《宋书•檀道济传》),若将刘义符留给刘义隆处理,以弟杀兄,手足相残,有违天理,惹人诟病,不给刘义隆出难题。
不过,徐羡之等人自认为新帝“必能明我赤心”(《南史•傅亮传》)的废立之举,并没有达到邀功讨好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刘义隆的种种诘问和猜疑,君臣关系貌合神离,暗流涌动。为了自保,“晦与徐、傅谋为自全计:晦据上流,檀镇广陵,各有强兵,足制朝廷;羡之、亮于中知权,可得持久”(《南史•谢晦传》),但他们低估了刘义隆的政治手段。元嘉三年(426年),徐羡之等人“有罪伏诛”(《宋书•文帝纪》),被掌握实权的刘义隆一网打尽,刘义符冤案得以昭雪。刘义符被废杀事件,揭开了刘宋王朝皇帝非正常死亡的序幕。(刘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