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宇宙探索 > 手机访问: m.zhongliu365.com

天问专栏:撼动宇宙的小粒子——中微子(2)

来源: www.zhongliu365.com 时间:2018-03-13 奇闻指数: 编辑:刘杨 手机版

鲍利1930年来信原文,图片来源:CERN

在信的最后,鲍利解释自己为什么无法亲自出席会议,“因为我在瑞士苏黎世有个派对要去”——“噗,生活蛮惬意的嘛!”我心想。不过我猜也许他怕被大家炮轰,所以随便找个借口也不一定。

他在信里补充说,“我的建议实在不可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怎么还没观测到那个新粒子呢?”他后来也一直觉得这个猜测太离谱,根本就没有花时间把它写进论文里。倒是在1934年,费米(Enrico Fermi,1901 - 1954)觉得这个想法不错,就把这颗新粒子加进了他的β衰变理论里,并取名为“中微子”(neutrino)–––来自意大利语,意为“中性的微小粒子”。

在鲍利猜想后的第26年,中微子终于在1956年被科温(Clyde Cowan,1919 - 1974)和莱因斯(Frederick Reines,1918 - 1998)等人用实验证实。他们用两个各装有一百升水的容器作为探测器,发现从核反应堆里产生的中微子与容器里的质子作用,发生β衰变并产生伽马射线和中子。鲍利在这次发现不久后去世,也算是幸运地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中微子的成功探测。

太阳中微子谜题——中微子震荡

上世纪六十年代,问题又来了。人类那时已经有能力探测到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南达科他州位于地下1.5公里的霍姆斯塔克(Homestake)实验。当时也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太阳模型,可以通过计算太阳中心核聚变的速率,推算出每一秒有多少中微子被太阳射出来[1]。

但是在地球上探测到的太阳中微子,却只有预测的三分之一。人们怀疑:不是太阳模型的理论错了,就是中微子实验出了毛病!不然另外三分之二的中微子跑到哪里去了?

然而结果让人大跌眼镜——太阳模型理论没错,中微子探测实验结果也没错!问题出在中微子身上,它们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有趣!

“中微子振荡”解释了这个谜题的答案。中微子有三种“味”,分别为电子e、渺子μ和陶子τ中微子。当然这里说的“味”不是味觉的“味”,而是基础粒子的一种属性。任何一味的中微子都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味”(也就是振荡)。

太阳内核只生产电子中微子,但是电子中微子在穿越真空来到地球的过程中会来回“变味”——有时是渺子中微子,有时是陶子中微子,有时变了一圈又回到电子中微子。所以当它们被地球上(只能探测到电子中微子)的探测器所捕获时,已经有2/3的电子中微子变成了另外的味。

相关文章:
    奇人奇事 未解之谜 世界之最 奇异生物 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却不知道它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