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揭开朱元璋身世之谜 明朝史书是怎么写的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8-30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揭开朱元璋身世之谜

 朱元璋身世之谜一:出生地之谜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有的皇帝,不仅是他治理天下的方法、策略少有,他的出身奇特,也是少有的。他是从赤贫,社会最底层成功地登上帝座,建立一个辉煌的皇朝,延续了二百余年这样一个大明皇朝的皇帝。以前也有出身底层的皇帝,如刘邦,刘邦是亭长,也是地方的小官吏。朱元璋不同,没有尺寸之地,他出身非常奇特,为什么这样一个赤贫出身的普通人能够最后登上帝座呢?他的身世有什么暗藏的秘密吗?我们先讲他的出生地之谜。 

  大家知道,有一个流传非常广的民谣,这个民谣写道: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第三句就说了朱元璋出生、出身之地,“自从出了朱皇帝”那就是凤阳出了朱皇帝,他的生身之地没有争议。有人说生在泗洲盱眙,江苏苏北,朱元璋的祖陵在那里。按照朱元璋本人最早的说法:我生在濠洲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到了清朝以后,就出现了泗洲盱眙的说法。查一查《元史》,《元史》上记载泗洲盱眙是属于安丰路,《元史》的《地理志》上写的。安徽的濠洲钟离在元朝的时候属于淮安路,所以在朱元璋的时候这两个地方根本不能混淆。为什么到了中后期就混淆了呢?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他提高了他老家的地位,他把他的老家建成了中都,而且称为凤阳府。这个凤阳府不仅包括钟离,濠洲钟离,而且把泗洲盱眙也纳进来了,所以这一大片都是凤阳,而泗洲盱眙又有朱元璋的祖陵,所以就容易造成混淆。 

  根据朱元璋自己的回忆判断,朱元璋说他的父亲从泗洲盱眙迁到濠洲钟离之东乡,在五十岁的时候“而朕生焉”。有没有盱眙这一说呢?有,当时他父亲是从泗洲盱眙迁过来的,迁到了濠洲之钟离,就是安徽凤阳,在五十岁的时候生了朱元璋。后人把这两条、这两个地方弄混了,但是我们以朱元璋自己的说法为准,确认他生在安徽凤阳。 

  歌谣中有这样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为什么开国皇帝反倒使他的老家十年倒有九年荒呢?

  这首歌谣什么人唱,一般都是打着凤阳花鼓,流浪的乞丐唱。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他学习汉高祖当年把齐、楚十万户富民迁移到关中,充实关中地区,(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就把江南富户15万户迁到凤阳。凤阳这个地方是他老家啊,老家不能贫穷,不能没有有钱有势的人,他就把江南富户十几万户都迁到凤阳周围。凤阳是中都,一定要让它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显得非常繁荣,加强他老家的势力。但是这些人离开江南富庶之地,到了安徽贫穷之地经常想家,又不敢明着回去,怎么回去呢?一路装扮成乞丐要饭逃要回到老家探望,这样就有一句话,“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朱元璋身世之谜二:家谱之谜

  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也有臣下想给他找一个光辉的祖先,于是就找到了宋朝的大官僚、大学者朱熹。朱元璋说,不用,我就是我,我就是朱元璋,我们家非常穷,我要原原本本地把我的出身告诉大家。朱元璋曾亲自执笔回忆他的家史,这个家史记载在现在安徽凤阳的皇陵《御制皇陵碑》上。

  皇陵碑碑文记载了朱元璋的历史:“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事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这几句话就是说,我经常拿着镜子看自己的模样,“予时秉鉴”,拿着镜子,“窥形”,看自己;“但见苍颜皓首”面目苍白,“皓首”,白头发。“忽思往事之艰辛”,想到往年的艰辛。可是我想到往事艰辛,儒臣们不是这样,他给我回忆的时候都给我把过去的生活粉饰了,没有实事求是地说出来,没有把我的苦难告诉后世子孙,不能够作为他们的借鉴。我要原原本本地说,我是怎么样出身,怎么样一步一步成长。那么,朱元璋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碑文接着写: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彷徨。”

  说过去我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住,“寓居是方”;“农业艰辛”,做着艰苦的农业生活;“朝夕彷徨”,早晚都没有依靠,不知道要做什么好。朱元璋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土地,他给别人去放牛,但是这个小放牛童是非常聪明的。 

  关于朱元璋小的时候有一些传说。说朱元璋小的时候和一群小孩放牛,朱元璋是这些小孩子们的小领袖。跟他一起放牛的有汤和,汤和比他大三岁。他们装扮成在朝廷当中朝拜的情况,朱元璋用车的幅板做成朝天冠,用散板做成笏板,大家朝拜朱元璋,山呼万岁。还传说,没有金銮殿、没有宝座怎么坐呢?他就把割草的篮子摞起来,在上面朱元璋坐上大家朝拜。几个孩子坐上去就摔下来,只有朱元璋坐上去稳稳当当。

  朱元璋17岁的时候,他的家乡,现在的安徽凤阳遭了大灾。先是旱灾,紧接着是蝗灾,过后是瘟疫。父亲、母亲、大哥先后死去,无处掩埋,朱元璋跟他二哥一起去求田主,别人的土地不能让他掩埋,田主对他们是“呼叱昂昂”,但得到田主哥哥的照顾,最后才埋在这里。 

  朱元璋父母埋葬的时候,情况非常凄惨。 “殡无棺椁,体被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没有棺材,埋葬的时候身上盖着件破衣服,拿三尺的黄土掩埋了,没有任何吃的、任何喝的东西给父母供奉。

  朱元璋身世之谜三:出家之谜

  做和尚的原因有一些传说。一种传说,说是朱元璋生下来以后不会吃东西,他的父母非常着急,父亲找大夫大夫也没有办法,不得已又返回家。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一位道士,道士说不用着急,这个孩子命很大,到了午夜子时孩子就能吃东西。他的父亲将信将疑,说如果这样长大了我就让小孩出家当和尚。 

  朱元璋在《御制皇陵碑》写的没有这么浪漫。碑中写道:“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 说安葬了父母以后,我们的家境仍然没有办法。二哥年纪不大也没有什么生计,大嫂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大哥这时也死了。“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无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 粮食都吃尽了,草木都吃尽了,我有什么呢?我们当时心急得要发疯了!贫穷,没有饭吃。皇陵碑继续写到: 

  “兄云此去,各度凶荒。我为兄哭,兄为我伤。皇天白日,泣断肝肠。”他对哥哥说,我们就此分手吧,大家度过这个荒年。他为哥哥哭,哥哥为他伤心,光天化日之下,各奔东西。他哥哥走了以后,没有别的办法,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朱元璋入寺当了和尚。皇陵碑有这样几句话: “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礼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兄弟分手了,悲痛感动了上苍,感动上苍,也感动了邻居一个汪母汪妈妈,汪妈妈备了一份礼物让她的孩子到寺庙中送礼,要求寺庙的主人留下朱元璋当和尚。

  朱元璋在寺庙里头每日做功课,念经书,最重要的是有饭吃,因为他就是为了吃饭才到寺庙里。但是,刚过50天,寺主就把和尚们叫到一起,告诉大家庙里没有吃的了,大家四处云游。从此朱元璋托着一个钵子四处云游,皇陵碑有这样两句话: “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

  说早晨起来走在路上,看见哪家烟囱里冒烟着火了,一定要赶到人家吃饭的时候去要一口吃的。晚上尽管很累但还是踉踉跄跄投奔寺庙。他在外面云游经常是月夜,寒风,霜雪。皇陵碑有这样两句话: “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

  朱元璋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云游就是3年之久。3年之后,朱元璋又回到了寺庙做他的和尚,长了见识,有了经历了,他知道如何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开出一条生路,知道怎么样待人接物,知道怎么样和社会相处。朱元璋可以说在他的智力身心上,有了一个很重要的飞跃。

  朱元璋身世之谜四:从军之谜

  朱元璋平静地做和尚时,汤和给他带来一封信。郭子兴起义以后,汤和带着家乡的十几条汉子投了郭子兴军中,汤和想把他请到军中来。朱元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的回忆当中有一段话“既忧且惧,无可筹详”,说既担心也害怕,拿不出办法来。

  朱元璋就说,我要留下的话红巾军也可能杀我,我出去的话元朝军也可能害我,怎么办呢?他的朋友说,到庙中去算一卦!用珓杯来算,这个珓杯是用竹木做成的一个像杯形的算卦的工具。两个杯扔上去,落在地下,扣着是阴,仰着是阳。如果离开可以平安的话,请给我两个阳杯;如果希望我留在这儿,留在这儿也能够平安的话给我一阴一阳杯。但朱元璋投珓杯落下得到两个阴杯,既不让他走,也不让他留。朱元璋盘算第一次不算,再投。他心里还是希望走,一定要得到两个阳杯。再投,又是两个阴杯,朱元璋还不甘心。第三次再投既不阴也不阳,珓杯斜着站着。 

  朱元璋盘算,莫非让我自己起事?如果是这样,你再给我两个阴杯。朱元璋又投起来,落地一看——两个阴杯。这件事记录在朱元璋自己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当中,这个文章叫做《记梦》。算卦之后朱元璋决定投军,从此离开寺庙,朱元璋从此走上了他的成功之路。 

解读有关朱元璋身世事功的几个"谜团"

安徽凤阳明中都皇故城遗址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团团转!
  • 古代神童真多!甘罗抛砖引玉,后面一大堆,小孩子当大官干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