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奇闻怪事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地球已经被我们彻底“亮瞎了”(7)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4-07-18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康涅狄格大学的教授理查德·斯蒂文斯(Richard Stevens)是一名备受尊敬的癌症流行病学专家,轻度失眠症患者,也是第一批发现光污染与癌症相关的科学家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斯蒂文斯和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与科学家们过去的假设恰好相反,乳腺癌发病率上升与饮食之间的关联很小,甚至压根不存在。正如斯蒂文斯所说,就像脑袋里点亮了一个灯泡一样,他突然想到,其实点亮的灯泡才是罪魁祸首。

  “我家住在华盛顿州,有一次我半夜醒了,发现自己完全可以就着外头的街灯看报纸。我就想,这算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说,“于是我开始给周围的人打电话。我开始学习生物节律。以及一种叫做褪黑素的激素。”

  1987年他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电力使用与乳腺癌:一个猜想(Electric Power Use and Breast Cancer: A Hypothesis)》,这是最早报道癌症发病率上升与夜间人造光之间可能存在关联的文章之一,其后至今的27年间,他和其他研究者一直在发表相关的研究文章。

  脊椎动物大脑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松果形状的疙瘩,名为松果体,褪黑素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它的前体是5-羟色胺,一种与情绪和胃口有关的神经递质。褪黑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保护DNA免受损伤;在癌症研究中,这一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斯蒂文斯曾发表过一篇研究文章,证明在大鼠中褪黑素能够防止乳腺癌发生。不过,褪黑素的主要功能是让动物产生睡意并降低核心体温,从而调节每天的睡眠-清醒周期。

  无论是对于我们人类来说,还是鸟类、鱼类、爬行动物,或是其他哺乳动物,褪黑素的基本功能都是一样的。正常状态下,我们会在黄昏时分开始打瞌睡,这也是我们开始分泌褪黑素的时间。斯蒂文斯向我强调说,光线——不是清醒状态,而是光线——会让褪黑素停止分泌。

  一项并不算太久远的研究为这一过程的机制提供了解释。2000年,科学家们在视网膜上发现了一种捕光色素,他们给它取名叫做黑视素(melanopsin)。我们眼睛里的杆状和锥体状光感受器也含有捕光色素,帮助我们在深夜的阿塔卡玛沙漠中获取黑白影像,但黑视素与这些色素并不一样。

  2002年,两位生物学家——布朗大学的大卫·博森(David Berson)与霍普金斯大学的萨默尔·哈塔(Samer Hattar)重新发现了一种利用黑视素的特殊细胞(1923年,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这种细胞,但随后就将之遗忘了)。他们给这种细胞取了一个长长的名字:“内在光敏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ntrinsically photosensitive retinal ganglion cells)”。用简单的话来说,就是这种细胞与视觉形成无关,但能够具有感光能力,能够直接向大脑汇报光线的存在。更具体一点,是感受蓝光的存在。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